
沙棘提取物
價格
訂貨量(千克)
面議
≥1
店鋪主推品 熱銷潛力款
䀋䀒䀓䀍䀏䀑䀓䀐䀏䀍䀒
在線客服
【產品名稱】:沙棘提取物 SEABUCKTHORN EXTRACT
【中文別名】:沙棘提取物;沙棘;沙棘(HIPPOPHAE RHAMNOIDES)果提取物;沙棘籽提取物
【英文名稱】:SEABUCKTHORN EXTRACT;HIPPOPHAERHAMNOIDESL.FRUITAQUEOUSEXTRACT;HIPPOPHAERHAMNOIDESL.FRUITETHANOLEXTRACT;Hippophae rhamnoides extract;Seabuckthorn Fruit Extract;Sea buckthorn fruit oil;Sea buckthorn, Hippophae rhamnoides, ext.;HIPPOPHAE RHAMNOIDES FRUIT EXTRACT
【使用部位】:本品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FLAMNOIDES L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【主要成分】:沙棘黃酮,籽油含量:沙棘黃酮 25% 沙棘果實。含黃酮類成分:異鼠李素(isorhamnetin),異鼠李素-3-O-β-D-葡萄糖甙(isorham-netin-3-O-β-D-glucoside),異鼠李素-3-O-β-蕓香糖甙(isorhamnetin-3-O-β-rutinoside),蕓香甙(rutin),紫云英甙(astragalin)以及槲皮素(quercetin)和山柰酚(kaempferol)為甙元的低糖甙。還含維生素(vitamin)A、B1、B2、C、E,去氫抗壞血酸(dehydroascorbic acid),葉酸(folic acid),胡蘿卜素(carotene),類胡蘿卜素(carotenoid),兒茶精(catechin),花色素(anthocyanin)等。
【原料來源】:國內分布于華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:異鼠李素(isorhamnetin),異鼠李素-3-O-β-D-葡萄糖甙(isorham-netin-3-O-β-D-glucoside),異鼠李素-3-O-β-蕓香糖甙(isorhamnetin-3-O-β-rutinoside),蕓香甙(rutin),紫云英甙(astragalin)以及槲皮素(quercetin)和山柰酚(kaempferol)為甙元的低糖甙。還含維生素(vitamin)A、B1.B2.C、E,去氫抗壞血酸(dehydroascorbic acid),葉酸(folic acid),胡蘿卜素(carotene),類胡蘿卜素(carotenoid),兒茶精(catechin),花色素(anthocyanin)等。
種子含油,其中脂肪酸為:棕櫚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s),油酸(oleic acid),亞油酸(linoleic acid),亞麻酸(linolenic acid),非皂化部分有:玉蜀黍黃質(zeaxanthin),隱黃質(cryptoxanthin),a-,γ-和δ-胡蘿卜素(carotene),谷甾醇(sitosterol),β-谷甾醇-β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β-D-glucoside),以及磷脂(phosphatide)。皮含5-羥色胺(serotonin),葡萄糖歐鼠李甙(glucofrangulin)。葉含抗壞血酸,去氫抗壞血酸,異鼠李素(isorha-mnetin)胡蘿卜素。根皮合生物堿,根瘤含氯化血紅素(hemin)。
【沙棘果種類】:
江孜沙棘H. rhamnoides subsp. Gyantsensis
落葉灌木或喬木,高5-8米,小枝纖細,灰色或褐色;節(jié)間較短。葉互生,紙質,狹披針形,長30-55毫米,寬3-5毫米,基部最寬,頂端鈍形,邊緣全緣,微反卷,上面綠色或稍帶白色,具散生星狀白色短柔毛或絨毛,尤以中脈為多,下面灰白色,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,有時散生白色絨毛,中脈在上面下陷,下面顯著凸起;葉柄極短或幾無。果實橢圓形,長5-7毫米,直徑3-4毫米,黃色;果梗長約1毫米;種子橢圓形,甚扁,具六縱棱,長4.5-5毫米,直徑約3毫米,帶黑色,無光澤,種皮微皺,羊皮紙質。
產于中國西藏拉薩、江孜、亞東一帶,拉薩有栽培;生于海拔3500-3800米的河床石礫地或河漫灘。錫金有分布。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江孜。
蒙古沙棘H. rhamnoides subsp. mongolica
落葉灌木,高2-6米;幼枝灰色或褐色,老枝粗壯,側生棘刺較長而纖細,常不分枝。葉互生,長40-60毫米,寬5-8毫米,中部以上最寬,頂端鈍形,上面綠色或稍帶銀白色。果實圓形或近圓形,長6-9毫米,直徑5-8毫米,果梗長1-3.5毫米,種子橢圓形,長3.8-5毫米。
產新疆(伊犁、策勒、尼勒克等地)。生于海拔1800-2100米的河漫灘。分布于蒙古西部和蘇聯(lián)貝爾加湖地區(qū)。模式標本采自蒙古。
中國沙棘H. rhamnoides subsp. sinensis
落葉灌木或喬木,高l-5米,高山溝谷可達18米,棘刺較多,粗壯,頂生或側生;嫩枝褐綠色,密被銀白色而帶褐色鱗片或有時具白色星狀柔毛,老枝灰黑色,粗糙;芽大,金黃色或銹色。單葉通常近對生,與枝條著生相似,紙質,狹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,長30-80毫米,寬4-10(-13)毫米,兩端鈍形或基部近圓形,基部最寬,上面綠色,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狀柔毛,下面銀白色或淡白色,被鱗片,無星狀毛;葉柄極短,幾無或長1-1.5毫米。果實圓球形,直徑4-6毫米,橙黃色或桔紅色;果梗長1-2.5毫米;種子小,闊橢圓形至卵形,有時稍扁,長3-4.2毫米,黑色或紫黑色,具光澤?;ㄆ?/font>4-5月,果期9-10月。
產于中國河北、內蒙古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西部。常生于海拔800-3600米溫帶地區(qū)向陽的山嵴、谷地、干涸河床地或山坡,多礫石或沙質土壤或黃土上。中國黃土高原極為普遍。后選模式標本采自山西交城。 [5]
中亞沙棘H. rhamnoides subsp. turkestanica
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6米,稀至15米,嫩枝密被銀白色鱗片,一年以上生枝鱗片脫落,表皮呈白色,光亮,老枝樹皮部分剝裂;刺較多而較短,有時分枝;節(jié)間稍長;芽小。單葉互生,線形,長15-45毫米,寬2-4毫米,頂端鈍形或近圓形,基部楔形,兩面銀白色,密被鱗片(稀上面綠色),無銹色鱗片;葉柄短,長約1毫米。果實闊橢圓形或倒卵形至近圓形,長5-7(-9)毫米,直徑3-4毫米(栽培的長可達6-9毫米,直徑6-8毫米),干時果肉較脆;果梗長3-4毫米;種子形狀不一,常稍扁,長2.8-4.2毫米?;ㄆ?/font>5月,果期8-9月。
產中國新疆。生于海拔800-3000米的河谷臺階地、開曠山坡,常見于河漫灘。有的作綠籬。蘇聯(lián)塔吉克、吉爾吉斯、烏茲別克、哈薩克以及阿富汗西部、蒙古西部有分布。模式標本采自蘇聯(lián)哈薩克。 [5]
云南沙棘H. rhamnoides subsp. yunnanensis
本亞種與中國沙棘亞種 subsp. sinensis Rousi 極為相近,但葉互生,基部最寬,常為圓形或有時楔形,上面綠色,下面灰褐色,具較多而較大的銹色鱗片。果實圓球形,直徑5-7毫米;果梗長1-2毫米;種子闊橢圓形至卵形,稍扁,通常長3-4毫米?;ㄆ?/font>4月,果期8-9月。
產四川寶興、康定以南和云南西北部、西藏拉薩以東地區(qū)。常見于海拔2200-3700米的干涸河谷沙地、石礫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。模式標本采于云南中甸。
【存儲條件】:避光儲存于密封容器中
【產品規(guī)格】: 沙棘總黃酮≥10% 《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(guī)范(2003 版)--檢驗方法二十四、保健食品中總黃酮的檢測》
沙棘總黃酮10% 規(guī)格單 | |
項目 | 指標 |
性狀 | 黃棕色精細粉末;均勻、無可見異物。 |
總黃酮含量(%) | ≥10.0 |
粒度(80目篩的通過率) | ≥95.0 |
水分(%) | ≤5.0 |
熾灼殘渣(%) | ≤5.0 |
總重金屬(以Pb計,mg/kg) | ≤20.0 |
砷鹽(以As計,mg/kg) | ≤1.0 |
細菌總數cfu/g | <1000 |
霉菌及酵母菌cfu/g | <100 |
大腸菌群cfu/g | 不得檢出 |
沙門氏菌 | 不得檢出 |
金黃色葡萄球菌 | 不得檢出 |
【外 觀】:黃棕色可流動性粉末,有本品固有的香氣,味苦;


